簡介
內容簡介
成色透明,質地堅固,並有著合理的不安
鄭聿的透明系列,詩的無限折射美學
熔解/冷卻/穿過去
這是我/放久了/我只是不壞而已
談及距離。其實我們都過於自信,視線裡人世萬物,皆在難以描述的共識中,漸次衰微、腐敗或流逝,沒有人得以讀取對方全貌,所謂聆聽與感知將是片面而不可詮釋的。「寂寞是擦拭乾淨/發現中間還隔著一片玻璃/用手指輕輕劃過的/冰涼和曠野」生命一如焦距之調校,即便清晰透明卻不表示理解更多,那塊橫亙彼此的玻璃,往往承載了無數他人之塵灰與意志,日常穿越之中,最後留在眼前的只有時間中逆流而出的自己,愛與不愛的、傷與無傷的……而我們所知道的自己又仍否如昔?
當一切都在試著離去,幸好這時代仍將有詩,
《玻璃》是對自我的光學物理辯證,
擦拭之後,頁面上無非是最細微而早已明白的事。
以「玻璃」的物質特性(熔解、冷卻、穿過去),詮釋每一個人在日常之中所要面對的諸多磨難,卻不打算解決,只是感知痛的位置,用「鈍感」標記每一種痛的流逝與經過,如玻璃一般,緩慢地承受歲月的刮痕,等待完整。
「從那一天起,我開始封鎖與你有關的,手機號碼,網路,滷味攤和飲料店等。和死亡。死亡可以聯繫我們,所以我必須一直活著。」
本書特色
*浮游於《玻璃》:「海馬」、「烏鴉」、「飛蛾」,三款封面,隨機出貨。
專家推薦
●詩人 孫梓評 專序推薦
章節
- 推薦序/時間是玻璃,玻璃是我/孫梓評(p.v)
- 熔解(p.12)
- 晚熟(p.14)
- 臟器(p.16)
- 剖開(p.18)
- 失眠(p.20)
- 匕首(p.22)
- 留守時節(p.24)
- 最後一天(p.26)
- 夜行性(p.28)
- 聖誕公車(p.30)
- 單身Ⅰ(p.32)
- 單身 II(p.33)
- 最近的最遠(p.34)
- 九月懸吊(p.36)
- 滿靶(p.38)
- 永和(p.42)
- 地獄感(p.44)
- 冷卻(p.46)
- 從失戀到世界末日(p.48)
- 售票員(p.54)
- 更好的生活(p.56)
- 珍奧斯汀的紙條(p.58)
- 治療(p.60)
- 過動(p.62)
- 裁縫師(p.64)
- 蘋果(p.66)
- 鈍器(p.68)
- 畫師Ⅱ(p.70)
- 畫師Ⅳ(p.72)
- 穿過去(p.74)
- 最好(p.76)
- 比克大魔王上班日(p.78)
- 穿牆人(p.82)
- 抄經(p.84)
- 假日(p.86)
- 濕氣(p.88)
- 門神之一(p.90)
- 副駕駛座(p.92)
- 留白(p.94)
- 後記/厚度(p.96)
作者簡介
作者簡介
鄭聿
他,想成為更少的人。
果實、車窗、鈍器……皆為他的時間意象,攀附流轉其上的痕跡就像我們持續積累的病痛、呼吸與夢,一如詩句堆疊,堅韌而極簡是他的慣用語式,字句如刀滲入紙心,相互堆擠作用之後,剩下的即是某種永恆。
生於高雄鳥松,住在台北永和。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,現任職出版社編輯。曾獲台北文學獎、吳濁流文學獎等。著有詩集《玩具刀》、《玻璃》。
想成為更少的人,他說。
他是鄭聿。
FB留言
同書類書籍